中科云图:无人机遥感网让基层“治”理变“智”理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3-08-25

/ 编者按 /

  八年奋斗正青春,不负韶华勇担当,今年是广东省科学院重组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省科学院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勇于探索,砥砺前行,在优化完善现代化科研院所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技术育成孵化与产业技术服务体制,以“机制+载体+人才”的创新模式,建立起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技术育成孵化机制,依托该机制模式孵化培育了以中科云图为代表的多家科技型企业。

  今天,省科学院联合南方杂志社推出报道,带你走进由广东省科学院孵化培育、入选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中科云图,一起了解无人机遥感网赋能基层治理的故事。


  居民楼顶,无人机智能检测违建加建,通知城管到场治理;河涌上空,无人机实时识别水面漂浮物和污水排放,水务部门快速追查清理;节庆期间,无人机对车辆和行人进行喊话提醒,及时疏导交通;夏季汛期,无人机对河道进行全范围巡查,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这些在佛山市南海区的城市日常“智慧”治理,得益于中科云图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基层治理模式的推进。

  近期,由广东省科学院孵化的企业中科云图成为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悉,中科云图依托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力量,研发形成低空无人机遥感领域的一系列先进技术成果,并快速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

  四年来,佛山南海区通过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等,解决基层“事多人少”的问题,实现为基层减负增效,以行政执法的现代化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构筑基层治理新模式

 “1+2+3+N”构筑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智慧化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南海区也遇到过诸多挑战:执法巡查覆盖面不足、一线巡查人力需求大、行政成本投入偏高、基层工作效率低等等。“1+2+3+N”的智慧城市新模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1张多源融合智能遥感网,2个中心——大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组成的综合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区—镇(街)—村3级治理模式,N个应用领域,构成了基层治理新模式。  

  城市治理还有“一网统管”助力“城市大脑”建设。“一网统管”是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网、地面感知系统,建立多源融合智能遥感网,为城市治理提供全天候的运营服务。中科云图依托低空无人机遥感网,以“无人机+智能基站+遥感平台”的一体化运营为基础,服务南海区推进“一网统管”实践创新;促进南海区“城市大脑”建设,建成集大数据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一体的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为城市大数据提供存储、管理、分析、应用、成果运营、成果分发和应急事件处理等运营服务。通过“1张网+2中心”实现“一网治全域、一屏观全城”,形成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治理模式,深化场景建设和基层治理。 

南海区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

  “之前发现违法问题主要靠人工巡查,治理成效很低。现在有了无人机,线索被智能发现和自动派单,不仅减少了人员投入,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海区基层执法人员向《南方》杂志记者讲述了对这几年变化的最深感受。南海区治理的数字化转变,也是中科云图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治理模式助力基层治理、打造数字化政府的一个缩影。

 

  飞一次实现业务闭环管理

  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治理模式,中科云图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治理模式以无人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基础,利用AI算法实现了“智能巡查、主动治理”。一架无人机用2.5天飞行20架次,覆盖20平方公里,可完成相当于30名执法人员的巡查工作量,巡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巡查可覆盖7个镇街和城管、环保、国土、应急等13大行业,实现 60多个执法事项巡查的“综合飞一次”。

  无人机飞行一次,可以识别违建、乱扔垃圾、水域污染、交通拥堵、突发火情等不同类别问题,并将相应数据汇总到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一键派单,精准对接到区—镇(街)—村进行三级处置,由综合执法办统一交办、监督、评价,形成线索“智能发现—预警—派单—治理—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实现城市高效治理和集约化服务。 

无人机应用于城管、交通、水务等治理。

无人机发现违建线索后,执法人员现场查处。

  以往违法线索分散、治理成本高,比如高层违建、乱推渣土等现象,发现和治理成本高,同时数据没有在各部门之间共享,难以形成治理合力。通过“综合飞一次”,数据开始流动、治理更加高效,让基层执法人员少“跑腿”,无人机多“跑路”。在中科云图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治理模式的协助下,南海区基层执法部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和早处置,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实现城市治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由人工主导型向人机交互智慧型转变,打造高效共赢和现代化的治理模式。

 

  打造智能执法新标杆

  《南方》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南海区在2021年丹灶镇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无人机执法的可行性,从2022年6月起,相继出台相关意见和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广无人机执法取证,推动南海区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明确无人机取证可作为直接证据,填补了国内无人机执法相关领域的空白。从出台指导意见到全面启用无人机依法执法,非现场执法工作在南海区不断深入推进,助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在日常城市治理中,利用无人机配置的高清摄像头所具有的远距离拍摄、夜视、热能监测功能,巡飞过程中可以直接对违法现场进行多角度、高清晰度的拍摄,实时监测区域内是否有违规作业、应急突发事件等情况,照片可直接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使用。在前期取证环节中,为执法人员节省现场取证时间。形成的规范化执法证据会通过系统推送至执法人员手机App,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并责令当事人完成整改后,无人机在日常巡飞中会复查整改情况,反馈至平台。在后期复核环节中,节省了协调执法人员的调度成本和到现场复查的时间。

南海区执法专用无人机基站。

  从“人找线索”到“线索找人”,行政执法从“人工”升级到“智能”,落实“人解放,事办妥”,通过无人机巡查,大幅提高了行政执法案件的查处效率。未来,随着无人机规范化的应用,无人机执法的适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作为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正在深入推进,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建设也在全面铺开,带动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升级,基层治理现代化未来可期。

   

  记者:许俊仟  实习生 侯宣言

  原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zsPZpORA3wz2t0vKKWL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