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指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科学院微生物所)、上海交通大学等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名誉所长吴清平担任大会主席,暨南大学丁郁担任主持,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廖兵参会并致辞。
吴清平对大家能够全力配合参加线上会议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未来食品制造与安全控制”,强调我国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空间巨大,希望与会同行能够抓住国际农业资源、中国食品制造、全球市场消费的战略机遇,瞄准精准营养和未知食品安全风险来解决我国未来食品制造中的安全与营养的问题,进一步开创中国未来食品制造的新局面。
廖兵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科学院作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始终把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责任和使命。在生物与健康领域打造“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系列学术盛会,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利用好这个学术交流平台,借此机会深入交流,为我国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言献策。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郑庆顺在发言中强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食品消费方式由温饱型向安全、营养、健康型转变,对未来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需求。因此,要充分发挥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力量,突破食品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逐步建立对标国际、符合国情、好用管用的标准,为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和技术支撑。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以及36位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作学术报告,同时成立了由92位食品领域的院士、学者、专家以及青年才俊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全面研讨食品安全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
庞国芳在演讲《为农药创建“电子身份证”实现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信息化》中指出通过研究建立了世界常用1200多种农药精确质量数据库和图谱库,同时建立了农药信息数据库、多国MRL( 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数据库等五大数据库,开发了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在线制图系统。通过三元技术融合检测平台的建立,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前移的能力,进一步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曲久辉在演讲《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与控制》中指出,动物粪便是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首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厂外预处理—厂内强化消杀—供水末端保安系统”的水厂饮用水处理方法、饮用水中高风险病毒预警和预防系统,实现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与控制,为安全饮水、保障健康提供关键支撑。
孙宝国在演讲《大食物观与食品创新》中强调,大食物观的核心是多元化,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味、营养、健康和文化需求。食品创新,为食品增香提味是长期任务。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要依靠科技创新把经验变成科学,把手艺变成工艺,把人工操作变成智能控制的机器操作,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陈坚在演讲《驱动未来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提出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的设计—发酵生产—分离纯化—低碳发酵及污染物处理—新型原料资源开发”的生物制造产业链,深刻阐释了酶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等关键技术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指出生物制造驱动未来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专家学者“云端”相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吴永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谋明和南开大学教授王硕等22人在专家论坛上作专题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毛相朝、江南大学教授刘龙和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谢新强等18人在青年论坛演讲。大家围绕“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与营养”、“植物蛋白”、“益生菌与健康”和“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焦点话题,针对我国未来食品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发展趋势,分享最新学术成果,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索我国食品工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以求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实现“国际农业资源、中国食品制造、全球市场消费”的战略构想。
此次论坛的召开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科学路径,为加快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智力支持。
本次论坛设“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主论坛和“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分论坛,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享学术盛宴,共有近10万人次观看了线上直播。
(省科学院微生物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