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研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修复框架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1-08-18

  近期,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赵玲玲研究员带领的水循环与水安全团队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大湾区水生态修复工作情况,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生态空间划定和推进河长制等工作,并结合相应技术、指标和制度讨论水生态系统修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工作展望,为大湾区水生态修复提供直接依据。研究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修复及展望》发表于我国生态领域权威期刊《生态学报》。

  研究以茅洲河流域和广东万里碧道的综合治理作为水生态修复的点、面代表,从水生态修复的整体目标、采用的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方法等方面分析当前的工作现状并总结湾区水生态修复工作。研究认为湾区水生态系统的非生物修复阶段基本结束,目前已进入生物修复阶段,该阶段需要构筑物质循环和能量运输流动顺畅的河湖水系连通空间结构,开展基于生态位的生物种群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调查分析,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形成水生态修复中的退出机制。

图 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修复框架

  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课题、广东省科学院项目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引文格式:赵玲玲,夏军,杨芳,等. 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修复及展望. 生态学报,2021, 41(12):5054-5065.

  (省科学院地理所 赵玲玲/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