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GDAS话题⑦ | 走近省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3-10-12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近年来,广东省科学院组织249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广东10多个地市120多个村(镇),获农村科技特派员优秀组织实施单位,多名科技工作者获“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称号,取得了积极成效。

  本期栏目我们邀请了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分享他们通过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本期嘉宾

  

  主持人

  

  Q1、您是因为什么契机参与到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当中的?

  安玉兴: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南平,2002年全国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7年广东省科技厅启动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2008年适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我被遴选为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同时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特长、服务领域、事业追求与农村科技特派员的选派要求高度契合,很荣幸地成为广东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

  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依托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作为我国甘蔗制糖行业的领军科研单位雄厚的科技力量、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长期扎根粤西(湛江徐闻、遂溪)、粤北(韶关翁源)、粤东(梅州蕉岭),为蔗区农民提供贴身服务和技术指导,在改善蔗区农村环境、提高蔗农收益、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 

粤西蔗区田间调研

  赵红霞: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作为省里唯一一个专门从事蜜蜂学研究的科研单位,时常接到蜂农电话微信咨询养蜂遇到的问题,逐步在科研工作中,建立起服务基层的信心;也期望有更多机会投身一线,全心全意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蜂农遇到的难题。

  作为一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我主要从事基层一线蜜蜂饲养管理技术指导、理论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应对省内蜜蜂突发死亡及中毒等应急事件。

农村科技特派员采集样品检测蜂群健康状况

  杨小兵:我从30多年前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直从事食用菌方面的研发工作。作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我在科研工作之余投身广州对口扶持梅州灵芝产业、省科学院(韶关)食用菌产业园、粤桂协作金秀瑶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园等建设工作。

梅州地区灵芝产业技术培训

  Q2、在参与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杨小兵: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服务首先会遇到“要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找对路子比加倍努力更重要。只有认知到因地制宜、扶贫兴农、建产造血、持续发展等基本目标,才可能找到好的落地项目。比如我们根据粤北的气候优势和招商政策,引导协会里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大型金针菇工厂从东莞市搬到了韶关农村,实现企业和地方的双赢;利用韶关南华寺是全球草菇发源地的史实,引导当地农业企业创立了南华草菇生产示范基地;借助梅州蕉岭世界长寿之乡的美誉,发动当地多家企业和专业户成立了梅州灵芝产业集群。

指导建造南华草菇示范生产基地

  安玉兴:针对技术需求对接匹配不准等问题,我们一方面取得县、镇、村农业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种植户沟通,核对、校准需求,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与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重点项目相结合,与新型农民培训、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另一方面,选准示范户,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让农民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让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粤北翁源田间调研

  Q3、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者数据,谈下您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吗?

  杨小兵:从扶贫、援藏、乡村振兴和建立产业园等经历,我们步入了从培养食用菌生产专业户到创建食用菌新企业,再从“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的食用菌产业模式到共建食用菌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的跨越,规划设计和指导建造了10多家大中型食用菌栽培厂和加工厂,包括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食用菌技术人才。同时,通过实践的锻炼,我们从普通的农村科技特派员成长为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到现如今培养出一个农村科技特派员群体。

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

  安玉兴:2016年以来,在粤西地区,针对遂溪广丰蔗区虫害重、糖分低、品种退化等问题,建立技术集成示范基地600亩,累计现场指导达200多场,培训班约20次,组织技术研讨会11次,指导培训农技人员、种蔗专业户、普通蔗农累计超过10000人次。以入驻地为核心建立了粤西甘蔗虫害监测网,推广甘蔗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套、甘蔗新品种4个,创新甘蔗轻简高效管理模式2种,使甘蔗单产提高30%,生产成本降低33%,良种化率提高40%,使当地蔗农户均年收入超过20000元。

粤西甘蔗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现场会

  2015年以来,充分发挥团队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在梅州蕉岭县开展富硒甘蔗品种选育、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等富硒生物科技创新研究与服务。推动省科学院与当地政府在蕉岭县合作成立广东省科学院富硒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开展富硒生物品种选育、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等研究。在梅州市蕉岭县新建富硒功能红糖加工企业广东省妆家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桂岭人”富硒红糖品牌。通过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蕉岭县长潭、广福等4镇7村种植高产富硒优质甘蔗品种2200多亩,农民年增收达350万元。该企业现已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扶持推动创立企业,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乡村振兴名优特新农产品(富硒红糖)展销

  Q4、在参与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赵红霞:2018年8月底,陆河新田蜂场因特大暴雨引起山体滑坡,蜂群被冲走,蜂农被困镇上。次日,当我们中午时分赶到的时候,赶到蜂农家里,三层楼的小楼,清晰可见海水倒灌留下的印迹,不仅一楼冻库里面全是泥巴树枝,而且蜂蜜桶上泥巴遍布等等。蜂农与我们一起前往蜂场,进山进蜂场的路都是泥巴路,小车无法前行,只能踏着泥泞路前行到蜂场。蜂种全被暴雨冲走,蜂农没有蜂群繁殖生产,失去了生活来源。面对此类情况,我们当时向蜂农表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蜂种蜂箱的支持,并且发动省内同行支持蜂饲料及蜂机具;同时,提醒受灾蜂农及时做好蜂场及相关养蜂机具的消毒等。

农特员们蜂场查看受灾情况

  杨小兵:多年参加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既经历过艰难的时刻,也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曾手术后在医院躺了2个月,未等完全恢复又连续三年参加科技援藏工作组常驻拉萨。曾经在粤北推广新品种的时候吃住在条件艰苦的菌种场,被鼠虱叮咬连续高烧7天7夜,最后查出感染了斑疹伤寒。

  但是,看到自己发明的专利设备、设计的生产线在丰顺杏鲍菇厂成功投产;现代化改造后的韶关合作社企业茶树菇产量达到全国第一;指导藏民们亲手种出西藏的野生灵芝(后鉴定为白肉灵芝新种)后,是人生难得的满足。看看身边配合娴熟的团队,不离不弃的伙伴,是前所未有的充实。

指导藏族同胞栽培出西藏野生灵芝

指导韶关合作社企业现代化改造,实现茶树菇产量全国第一

  安玉兴:说到参与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过程中最难忘的故事,应该是在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2016年我负责的山地藤本果树种植项目落地在平塘县克度镇先进村,这里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从广东返乡的村民江军红在工作队和帮扶项目支持下,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科技人员”的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后,江军红开始种植百香果,几年下来已经发展扩大到300亩的种植面积,实现了200多万元的总收入,带动20多位村民就业致富,同时给村里其他贫困户实现分红接近8万元。

累累硕果的百香果园

  扶贫先扶智,通过项目我们把广东省科学院的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与贵州省科研机构的技术团队有效对接,带动培养贵州本地创新团队,使科技创新资源落地生根,让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扎实,真正实现了“阶段帮扶、长效推动”对口帮扶效果,提升对口帮扶工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技术团队指导山地百香果种植

  Q5、对您而言,从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赵红霞:作为一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有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工作,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地风土民情,而且掌握了一手的基层一线蜂农的技术需求及了解了当地行业的发展情况。在与蜂农交流聊天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一线的养蜂现状,其实也熟悉了蜂农饲养蜜蜂的小技巧小诀窍,而这些奇思妙想是在看书本看文献无法获取到的,可谓是“实践出真知”。

  安玉兴:10多年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从产业服务、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使我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感悟,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再投身到三农服务、乡村振兴中,应该算得上是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给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施展的空间。

广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表彰(2021年11月)

  Q6、对于还没有从事过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说,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他们?

  安玉兴:要做好一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就一定把握好18个字:高站位、大情怀、真感情、察实情、用实招、出实效。

  高站位指农村科技特派员要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情怀就是胸怀“国之大者”。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任务提出新要求,无论是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管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还是打好种业翻身仗、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都需要科技特派员再接再厉。

  真感情就是用对三农的深情去感动自己、感化别人、感谢时代。只有懂农业、懂农村,带着感情扎根基层,才能精准施策。用特派员的辛苦指数换来农民的幸福指数。

  察实情就是提高特派员工作针对性、精准帮扶、高效对接,摸清脉象,找准问题,理清服务对象和依靠对象。

  用实招就是方案做实、方法用活、措施得力、影响做足,下功夫、聚合力。

  出实效就是要把科技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落地,打造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建设示范基地、培养新型农民,带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安玉兴受邀为科技部科技特派团团长(骨干)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授课

  Q7、您觉得还有哪些具体举措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安玉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广东省科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有较好的创新机制探索,要注重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创业引领作用,既让创新链服务于产业链,又围绕产业链组织资源,在农村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将优秀人才引入农村农业,实现人才要素向农村农业流动,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打造科技特派员的创业基地。推动一、二、三产聚集、融合,金融、信息、文化三个平台联动。以农民和科技特派员为主体,依托市场的完善机制,将科学技术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建立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共同体能够共同承担经济风险、共享利益成果。

田间技术培训

  Q8、您们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和打算?

  赵红霞:养蜂业从养殖饲养管理环节、蜂产品安全生产及蜂产品销售等全链条过程中,迫切需要“组团式”的科技服务。我们正积极联合熟悉品牌宣传、文化旅游、电商网商等农村科技特派员们进行“组团”,探讨建设一个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搭建起特色鲜明的“组团”科技服务模式。

  杨小兵:近期,我们将利用省科学院微生物所与企业签定的合作协议,研制推广“蕈光互补”实用技术。依靠光伏工程遮挡阳光与食用菌喜暗生长的天作之合,利用占地从百亩到万亩的光伏工程必须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用地政策,推动光伏下大规模低成本的食用菌机械化生产,为灵芝饮料保健食品加工储备充足的原料。基于全省2030年光伏和风力发电相关发展规划,光伏工程还有一倍以上增幅,“蕈光互补”生产模式有望同时带动多地的乡村振兴事业。

  安玉兴:广东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团式”帮扶新模式,组建跨学科、跨领域、多单位联合的农村科技特派团,统筹区域性农村科技特派员资源,整合优势力量集中攻克重点问题,这种机制创新可大大提升综合支撑能力和服务效能。接下来,我们在重点做好广东省科学院在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接的鹤山市、乐昌市特派团组建与服务工作的同时,抢抓机遇,服务粤东(汕头澄海区)、粤西(湛江遂溪县),联合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等科研力量,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暑期科技特派员大下乡、百千万工程对接等活动,以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全链条服务实现科技成果整装式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能。

  目前,省科学院南繁种业所特派员团队已与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湛江市遂溪县附城镇签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服务协议。

田间技术培训

 

 汕头澄海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接会

 

  策划编校/省科学院综合办公室

  名单推荐/省科学院合作促进部

  信息来源/受访嘉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ZLzgOGYmNuyetyxhdT4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