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环保:藏粮于技,从“土壤医生”到农作物“营养师”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3-11-21

/ 编者按 /

八年奋斗正青春,不负韶华勇担当,今年是广东省科学院重组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省科学院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勇于探索,砥砺前行,在优化完善现代化科研院所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技术育成孵化与产业技术服务体制,以“机制+载体+人才”的创新模式,建立起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技术育成孵化机制,依托该机制模式孵化培育了多家科技型企业。

今天,省科学院联合《科技与金融》杂志社推出报道,带你走进由广东省科学院孵化培育、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的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起了解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故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何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依托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下称“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自有技术孵化成立的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铁人环保”)在广东省科学院“机制+载体+人才”创新模式的赋能下,已由最初的耕地治理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场地及地下水调查与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及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农产品提质增产防污染等土壤健康领域全面布局。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研发与转化能力,铁人环保目前的业务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实际应用面积达600万亩,并于2022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科改示范企业”。铁人环保已成长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有力科技力量。

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

铁人环保公司


同根同源


“跟大气、水污染的治理相比,土壤治理的难度更大,推进也更慢。”铁人环保副总经理孙楠解释道,“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土壤污染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一旦被污染,尤其是被重金属污染,恢复难度巨大且成本高昂,以换土法为例,虽然能利用新鲜未受污染的土壤替换原污染土壤,以稀释原污染物浓度,增加土壤环境容量,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但每方的成本却高达万元。”

21世纪初,农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见诸报端,土壤治理修复变得刻不容缓,但国家关于土地重金属含量治理的相关标准却并不完善。“是要土壤达标,还是要农产品达标,当时专家也还在争论,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研究员刘传平回忆,在此之前,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已经建立攻关团队,以中轻度重金属(类金属)污染稻田为主要对象,主攻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彼时,传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往往需要向土壤中加入大量的化学试剂降低重金属活性,以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这种方式费用较高、难以大面积应用。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一种通过调控作物生理过程、阻控重金属向作物食用部位转运途径的方式来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经过多年刻苦钻研,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探明了硅、硒等元素调控水稻镉、砷吸收积累机制,以及作物叶面吸收、利用硅等营养元素的纳米尺寸效应,并研发出容易被作物吸收且可以生理阻隔镉砷吸收转运的叶面硅肥,开辟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叶面阻控新途径。

“水稻叶片有很多气孔,当叶面硅肥喷上去了之后,它会迅速地渗透进植物,并调节水稻生理过程,可以抑制重金属向籽粒部位运输,大幅度降低稻米中的重金属含量。”刘传平称,目前已有数据显示,叶面硅肥产品可降低水稻镉元素吸收30%左右,降低砷元素吸收20%左右,且成本不到100元/亩,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

为了让叶面阻控技术产业化,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孵化成立了铁人环保。“可以说,铁人环保和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是同根同源的,都肩负着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刘传平表示。

叶面阻控剂


对赌的底气


在土壤保护行业内有一种说法,由于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代谢途径的关联性,重金属与农作物营养元素之间常常利用相同的转运系统进行吸收或储存,农作物中发生的重金属中毒症状也与一些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对农作物重金属的阻控与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可能共享着同一套理论体系。

“除了对农作物中重金属的阻控有着明显的效果,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的试验结果也表明了,在叶面喷施硅肥有利于水稻平均增产10%左右。”正是基于这一研究结论,在成为“土壤医生”后,铁人环保也开始探索农作物“营养师”这一重身份,并积极向微量元素肥料产业布局。

纵观国内化肥行业的市场,传统化肥行业因为产品原材料同质化严重,以往化肥行业的核心技术是制造工艺的更新迭代,带来的区别仅仅是肥料的溶解速度,原材料的成本降低。

“铁人环保虽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化肥企业,但是我们通过微量元素肥和重金属离子的拮抗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补充硅、硒等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逆境抗性,对于增产稳产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孙楠表示,依托叶面阻控技术,铁人环保生产的富硒叶面硅肥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范围更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扩展至蔬菜、瓜果乃至茶叶等农产品。

产品展示

“我们每一块试验田的各项指标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有的项目开展还是以‘对赌’的方式进行的。”孙楠说,由于行业发展的需要,铁人环保与合作社和农户的合作经常采用“先使用后付款”的模式,如果富硒等约定指标无法达到,使用的农户可以不用付款。这份“对赌”的底气则来自铁人环保的攻坚决心和技术自信。

孙楠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配合五常大米的生长周期,铁人环保技术人员曾星夜兼程驱车3500公里奔赴五常进行技术指导。“如今铁人环保团队的状态就是马不停蹄,争分夺秒。我们常常开玩笑,说铁人环保的员工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去田间地头的路上。”

近年来,在广东省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下,铁人环保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目前已经实现了产品生产纯化工序及产品的灌装工序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实现每年可支撑对400万亩稻田的平稳持续生产,比人工操作提升2-3倍。


利益捆绑,利益共享


对于铁人环保来说,2020年是个崭新的开始。这年5月,在省科学院指导下,佛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佛山国资”)加入了铁人环保,改制后的铁人环保不仅注入了更多的力量资源,也正式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据业内权威数据显示,在2020年、2021年,铁人环保技术和产品在全国耕地安全利用细分的应用面积占比已达到14.2%,年产值至今已翻了近三番。

“佛山国资进来之前曾经对广东省内的土壤修复企业进行了一个内部调查,当时铁人环保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是最靠前的,实力也不是最强的,佛山国资之所以选择入资铁人环保,主要是源于它的科技和创新属性。”孙楠解释,作为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孵化的企业,铁人环保是广东省科学院“机制+载体+人才”创新模式的重要受益者,后者建立的以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技术育成孵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机制对于进一步释放铁人环保的发展活力影响深远。

获“科改示范企业”称号

“我们和铁人环保一直针对耕地退化阻控关键技术与材料、耕地土壤污染绿色环保治理材料等方面进行着全方位的合作,包括核心产品叶面阻控剂的升级迭代,新产品土壤调理剂的研发与应用,耕地土壤退化一体化协同治理关键技术与材料研发等。” 刘传平也表示,未来双方在技术上的合作不会停止。

在孙楠看来,如今的铁人环保已经成长为一个“国企+院所+专家+职业经理人”多种基因交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铁人环保不仅有了更多的底气迎接未来的挑战,也有了更强的信心做到“让企业尽到更大的社会责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记者:周会霞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QAJy3ZqQSRDTNsguq8d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