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奋进的五年丨焊接技术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树立中乌科技合作典范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0-06-18

五年来,省科学院焊接技术研究所紧紧围绕省科学院战略定位及发展规划,以建成国内一流的焊接研发机构为目标,以“对乌国际科技合作”为立所之本,以“学科建所、人才强所”为建所方针,举全所之力加强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简称中乌研究院)建设。

中乌研究院作为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按照“战略驱动、市场导向,开放合作、协同创新,集聚人才、研产并举”的发展思路,已经基本建成为国际科技合作层次高、产业支撑作用强、合作领域广而精的国际化人才和技术高地,并探索出一条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在创新平台与基础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等领域取得丰硕成绩,已成为紧扣中乌两国现实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保障平台。

一、加快创新平台与基础建设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乌研究院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战略科技发展类)、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3个国家级平台及广东省现代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2个省级平台,并定向申报中国-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一)中国-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为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创新能力开放,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科技部组织第二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定向申报工作,中乌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申报《中国-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此次联合实验室定向申报,是科技部对中乌研究院建设成绩的肯定,将促进中乌研究院各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开展。

中国-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由中乌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参建单位,联合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将聚焦前沿基础领域,集聚创新资源,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开展材料连接及先进制造基础研究和科学理论创新,推进在深海、航空、航天、舰船、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促进合作成果在我国重大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中国相关技术在两国及“一带一路”沿线推广及应用。

(二)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

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阳江市成立分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有力推进中乌研究院与阳江高新区在海上风电装备、镍基合金及五金刀剪等行业的紧密合作,促进阳江高新区产业升级。中乌研究院阳江分院的成立对于高新区乃至整个阳江市意义深远,这标志着高新区拥有了高水平国际化科技研发平台,有利于当地在工业发展中快速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和动力变革,符合广东省发展战略需求。

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

中乌研究院瞄准事关我省乃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形成了我所优势学科领域方向和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近五年,焊接技术所加强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合作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在焊接领域重要期刊发表多篇SCI文章。

(一)多领域行业领先。在高能束流焊接、搅拌摩擦焊接、钛合金窄间隙焊接、真空扩散焊、耐磨堆焊与修复、全位置等离子焊接等方面形成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核电大型容器全位置焊接关键技术应用于东方重机(广州)四代核电设备CP1000AP1000蒸汽发生器,在行业内替代原有三代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二)成果应用,推向市场。海洋工程领域相关焊接技术及焊接材料在上海江南船厂、广船、黄船、广州起重机等企业得到应用推广。薄板焊接变形控制设备和技术、等离子-MIG复合焊接技术、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已在舰艇、豪华游艇等实船上应用。针对中国中车敞车侧墙焊接,开发集成动龙门焊接生产装备,包括6套动龙门、12套机械手、12套焊接系统、12套激光跟踪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为中车的首套敞车侧墙焊接产线,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了搅拌摩擦焊技术及装备生产线,开展重载机器人搅拌摩擦焊装备开发工作,与科创版上市企业广州瑞松科技及德国IBG集团合资成立先进焊接装备市场化推广公司,为新能源汽车和5G设备工艺升级提供先进焊接装备,为中车、中电集团等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开发及设备开发。

三、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以中乌研究院为载体,发挥国际科技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中乌双边科技合作成为联系双边在技术、经济领域合作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为国际联合研发、设施互联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中乌科技合作的典范。工作成效显著,201520172018年人民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均报道过中乌研究院的国际科技合作进展和合作成果。

五年来,乌方专家来华工作近50批次,累计在华工作时间超过5000天。公派技术骨干赴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出国交流机会。累计选派40人次赴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乌克兰马卡罗夫国立造船大学等地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学术交流。

中乌研究院乌方院长郭瑞·弗拉基米尔院士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家外国专家高端计划、广东省科技合作奖、广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中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克里夫出·益格里院士获得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应邀出席由科技部举办的“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在会上作题为“中国-乌克兰在焊接及其相关领域科技合作的经验和前景”主旨发言。

四、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

中乌研究院着力打造招贤引智的人才聚集地,利用国家、省市各项人才计划,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广泛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对标国际通用的用人制度,实施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

(一)加强国际高端人才引进,为中乌研究院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组建国际化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结构合理、既能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又能将成果产业化的科研团队,建立了一支由中乌高水平研发人员组成,以相关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科技人员为核心的研究队伍,为中乌研究院建设成为焊接领域一流研发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二)以科技人文交流合作,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在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模式上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充分发挥研究所应用基础研究优势和巴顿所基础优势和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的建设。组织国际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制定客座/讲座教授制度,开展科研人员互派互访交流活动,培养青年人才。

未来,中乌研究院将继续深化对乌全面科技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度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研究所现代化管理水平、科研学术水平、社会公益服务和产业技术服务能力,推动研究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