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黄砂村坐落于粤闽交界,是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1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自2016年对口定点帮扶上黄砂村以来,广东省科学院坚持以“科技创新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成果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开展帮扶,彰显科技特色。
五年来,广东省科学院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要求,各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实现5个100%:
全村应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率100%
全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率100%
全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在校贫困学生教育生活补助落实率100%
全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额参保率100%
上黄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相对贫困村退出。在省直和中直驻穗单位定点扶贫考核综合评价中,广东省科学院被评为“好”等次,驻村工作队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全院协同筑牢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广东省科学院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相关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将扶贫工作列入院党委议事日程和全院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予以落实。
成立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全院11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为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人,形成院党委负总责,扶贫领导小组、扶贫办、驻村工作队上下协调,院属各单位、相关技术团队呼应联动的体系化帮扶工作格局。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通过城乡党支部共学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上黄砂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院党委与县、镇党委联动,组建上黄砂党员先锋队,整合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提升。
驻村工作队在上黄砂村每日的工作任务可以说是繁琐,但又不容大意。队员们深入走访贫困户的厨房、厕所、田间等生活工作场所,实地调查每户的生活状况、生产资料和农业种养殖现状等,与村干部、村民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脱贫中面临的困难、种养殖中的技术需求等等,补充丰富建档立卡户相关资料,及时协调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为推进“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脱贫致富离不开乡村产业振兴。广东省科学院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创新优势,积极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乡村产业,促进创新链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科技扶贫新标杆。
全院相关研究所协同推进的“百香果特色种植技术示范”“中华蜂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村属水电站水轮机改造”等多个产业项目在上黄砂村彰显科技成效——
百香果数字果园项目,技术团队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筛选了适合的品种,有针对性地研发了功能性菌剂,并根据果园的物候监测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精准施用水肥,构建健康土壤体系。通过技术实施和示范,果园产量提升约15%,优果率提高约20%,年产达到2000斤/亩,实现销售收入3万元/亩。
中华蜂高效养殖项目,技术团队根据蜜源条件、地理位置和群众基础,选择适合的蜂种,加强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推广中华蜂活框饲养、蜂群管理、强群饲养等技术,提升蜂农科学饲养能力水平。项目实施以来,蜂蜜单位产量提高了10%,未见蜂群发病,实现销售收入20万/年。
水电站水轮机改造项目,针对山区河流泥沙含量大、水流湍急,水轮机转动部件易腐蚀磨损,造成运作不正常甚至停机等情况,技术团队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对关键部件进行修复和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关键部件使用寿命,保证了水轮机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机组改造完成后,发电效率提高1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挂牌成立广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织各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种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开展农业多领域的技术推广和示范。为激起贫困户内生动力,还组织种植户免费参加水培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
与此同时,为凝练科技扶贫特色,发挥长效作用,广东省科学院还将继续推进上黄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先行示范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
美丽乡村锁住乡愁
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绝不应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广东省科学院扶贫工作,不会因帮助贫困户脱贫而停住脚步,满足全村人心底对美丽家园共同的渴求,留住青山绿水与上黄砂人的乡愁,是广东省科学院对智慧助农、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扶贫模式的探索。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东省科学院与村两委、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充分协商,组织开展了上黄砂村重要节点、主村口、麻塘小组池塘等基础建设的改造,在方便村民通行的同时,也提升了村容村貌整体品质。太阳能路灯全覆盖、灌溉系统改造和饮用水净化等民生项目的实施改造也为村民带来了众多好处。其中,针对村舍水塘因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放等因素导致水体黑臭、淤积严重,广东省科学院技术团队以氮、磷元素循环及高效利用为技术核心,开展以生态景观塘基础构建、塘岸惠民景观设施和水生态系统等三部分内容为主体的村落水体面源污染立体防控体系研究及示范。科研人员将强化脱贫攻坚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并考量,启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乡村垃圾分类可复制的推广经验。目前水塘生态功能迅速恢复、周边景观大为改善,已成为村民新的休闲文娱活动场所。
此外,文体设施增加和“桃花岛”建设给村民带来了更多样的娱乐休闲方式。“美丽上黄砂”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微改造中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的特色石磨、古井墙绘等也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引导的阵地与符号。
扶贫归根结底是扶“人”。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东省科学院着眼的是构建长效机制,改善村庄发展人文环境,把新理念新文化引入乡村,提升村民“主人公”意识,培育自治能力,制定村规民约体系,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面对疫情“双推双进”
2020年伊始,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广东省科学院将精准扶贫与疫情防控“双推共进”。
一方面,积极为村民提供疫情防护物质支持,安排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第一时间返村,联合村两委干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冲锋在前,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截至目前上黄砂村无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
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抗疫情、促生产、保供应”的指示精神,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驻村干部与科技特派员协调联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推广指导与答疑咨询,提出助农扶农相关对策建议,帮助广大农户及时复工复产,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
四年来,上黄砂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科技支撑产业振兴力度不断加大,村民的收入稳步提高。从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上黄砂村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向前,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同样可喜的是,广东省科学院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实践过程中,科研人员积极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在对口帮扶的项目中得以转化应用,培育出可复制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广东省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力度一如既往,围绕“稳定脱贫、科技示范和美丽乡村”工作重点,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综合办公室 扶贫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