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奋进的五年|创新之道,人才为本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0-05-31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十九大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五年来,广东省科学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旨,围绕“打造省科学院成为广东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努力加快形成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利于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积极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为省科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目前已形成5名全职两院院士领航、76名领军人才带头、828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齐助推、1621名硕博士青年科技人才同发力的创新人才梯队,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持续带动各学科领域的蓬勃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引”“育”“聚”齐发力

围绕创新发展“引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科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意见,省科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引进的自主权,探索精准引进人才的新机制。五年来,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科研人才近50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7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358人。2016年9月,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作为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周成虎院士专注于“地理感知与空间智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研究,已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队伍,围绕地理场景感知与重建、多源时空异构信息融合、时空数据分析与挖掘、地理信息智能服务、遥感人工智能等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前沿领域,深入开展地理空间智能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2019年6月,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作为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潘复生院士专注于“新一代金属复合材料界面及性能调控与应用”研究,他目前正在搭建一支30人左右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团队,围绕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开展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致力于推动省科学院在材料与化工板块科学研究的全面创新发展。2020年4月,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作为省科学院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吴丰昌院士专注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他将组建一支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国内领先的研究团队,极大提升省科学院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水平和地位,为推动我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创造良好环境“育才”。省科学院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现有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空间。五年来,省科学院人才队伍中培养出了一批领军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人、南粤突出贡献奖1人、广东省丁颖科技奖5人。领军人才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省科学院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吴清平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省科学院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学科带头人吴清平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针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微生物安全风险,从基础研究着手,发明先进的共性监控技术并建立起相关理论体系,研究制定了重点产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

实后备力量“聚才”。省科学院重视凝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参与我省人才创新服务平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的建设,全院15家单位获批成立博士工作站,同时依托省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充分发挥了吸纳集聚年轻博士、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作用。鼓励和组织博士深入到科研和生产一线推进创新创业,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科技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发挥了人才“蓄水池”的作用。院博士后工作站在2015年全国博士后工作评估中获优秀,并获2019年“广东省百家博士博士后创新平台”称号。孙泰,省科学院稀有金属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主要致力于固态储氢材料及氢能系统、5G通讯LDS(激光直接成型)天线专用活性材料、靶材用ATO粉体等领域技术研究。获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创新委员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颁发的“广州创新英雄”荣誉证书。其团队自主研发5G通讯LDS三维天线活性材料制备技术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举办的2018年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科技海归领航赛团队组银奖。姜南,广东省科学院在站博士后姜南,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18年12月由省科学院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主要从事功率器件封装与测试方面的研究。创立了国内首家提供工业用及车用功率半导体模板可靠性测试与失效分析服务的广东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填补了我国新能源车、5G、特高压、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产业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关键功率半导体器件可靠性测试验证市场的空白。

创新用才机制,激发创智活力

省科学院以贯彻实施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创建行动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员额制管理下的人才发展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引导科研人员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针对人才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健全编制实名制、员额制与项目制的多轨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设置,对不同系列人才管理分层设计、分类管理,满足人才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完善工资薪酬绩效管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和激励制度,与科研成果产出、科研收入、成果转移转化挂钩,科研人员收入按贡献取酬,实行下线保底,上不封顶;设立专项配套支持,加强科技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基础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规范科技人员职称晋升机制,强化正向激励作用;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解人才后顾之忧。

联合优势资源,共促人才成长

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科技创新的需求,省科学院积极大力推行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人才成长与发展。与省教育厅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推进广东高校和院属科研机构全面合作;与国内11所高校和包括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在内的7所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训研究生;整合利用省科学院及联合培养单位的人才、平台、信息、工程化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建立以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为主导的“1+1”双导师培养机制,发挥平台育人、团队育人、项目育人、产业实践育人的优势,不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截至2019年12月,全院共有在读研究生593名,比重组前增加130%。导师学科涵盖范围不断扩大,有硕博士生导师256名,比重组前增加156%。五年间已毕业硕博士研究生超500人,约70%的毕业生聘用到企业的科研人才岗位,约22%进入到科研院所或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约8%继续深造。

五年春华秋实,五载栉风沐雨,省科学院已逐步形成以杰出科学家、领军人才、骨干科研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创新科研人才梯队,人才高地雏形初现。放眼未来,省科学院将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更加有效的育才引才用才机制,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培植好人才发展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让人才基础更加坚实,人才驱动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释放出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强大力量,为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