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新华社】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廖兵: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4-09-1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廖兵接受记者专访,阐述了广东省科学院开展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实践。

记者:您认为《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对广东省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什么意义?

廖兵:《条例》以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为立法主线,对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性制度安排和创新性前瞻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通过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等举措,调动广大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推动广东省实施“有组织成果转化”。

二是助力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条例》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作为推进广东创新环境氛围营造重要内容,旨在激发和保护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无论是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团队,还是敢于支持一些不确定性初创企业项目的投资者、资助人,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能在遭遇失败之后免于承担责任,推动他们更加敢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会让更多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发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

记者:广东省科学院是全国40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请介绍开展试点工作的总体情况,试点以来取得成效如何?

廖兵:2020年,广东省科学院入选全国40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制定了《广东省科学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创新设置“直接赋权”“过程赋权”“提前赋权”三种赋权方式,分别对应“有成果、有市场需求”“有成果、暂无市场需求”“暂无成果、有市场需求”三种不同情形,为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及转化阶段的科技成果分类设置赋权方案,积极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我们遵循“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理念,在赋权改革基础上,推行“科研团队控股+技术经理(经纪)人持股、跟投”等股权激励模式,通过股权结构设计确保科学家利益不被稀释,通过跟投模式让技术经理(经纪)人等共享公司成长收益,最大限度激发成果转化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完成70多项成果赋权并转化,以自有技术孵化100 多家科技型企业,有效推动成果转化。


广东省科学院自有技术孵化企业中科云图无人机遥感网技术

 记者:广东省科学院是如何打通产学研关键环节,让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

廖兵:2015年,广东省科学院作为广东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大量的体制机制探索,探索构建了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覆盖产业技术创新链全过程、全要素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具有广东省科学院特色的技术育成孵化机制,这种机制比较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和堵点问题,高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是问题导向,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科研和产业需求还存在两张皮、相互脱节的问题,导致可供转化的高质量成果缺乏,产业发展的真正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省科学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产业创新需求引导研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科技工作者从产业发展需求中发现科学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原创性研究。

二是市场导向,广东省科学院探索打造了一个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初创技术公司)、技术经理(经纪)人负责运营的技术育成孵化模式,通过建立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技术发明者、技术经理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等利益以股权形式固化于初创技术公司,实现利益共享,提升技术转化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服务导向,以优秀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科学院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集聚与配置优势,以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和全方位产业技术服务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东省科学院在佛山、珠海、梅州、江门、汕尾等地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累计孵化670余家技术型初创公司;与龙头骨干企业共建创新载体102个,每年技术服务企业5万多家次。科技成果转化“四技”收入合同金额从2015年1.7亿元增至2023年11.52亿元,增幅近6倍,连续五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排名前列。

 科研人员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工作

记者:广东省科学院在体制创新、人才支撑、资金支撑方面,如何为创新保驾护航?

廖兵:创新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广东省科学院不断深化新型现代科研院所和市场化技术育成转化与服务两种管理体制,建设知识创造转移、技术育成孵化和产业技术服务三个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了覆盖产业技术创新链全过程、全要素的技术创新体系。

人才支撑方面,广东省科学院重点实施“人才培育强基”“人才引进提质”“资源配置优化”工程,形成了“杰出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骨干科研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的创新人才方阵,支撑了产业技术创新全链条发展。

在资金支撑方面,广东省科学院搭建“院发展基金引导+研发团队现金投入+技术经理(经纪)人持股跟投+合伙制天使资金池培育+金融/社会风险投资加速”的融资方阵,用于技术育成孵化。应该说,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活力。

记者:对照中央和广东省的最新部署要求,广东省科学院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廖兵:当前,广东省科学院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广东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大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努力在服务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制造业当家发展实体经济以及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此,广东省科学院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关键、途径问题,制定实施了助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行动计划。一是探索聚焦产业需求的有组织科研机制,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完善市场为导向的、高效的有组织科研的机制,进一步育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寻求与龙头企业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强化技术供给支撑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需求,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广东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喻连香长期扎根惠州博罗一线,从根源上解决了20多年来困扰当地宝石加工产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加快建设“大产服”体系,全方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借鉴科技保险思路,探索创新资源与企业科技合作的运营机制,强化科技输出与增值服务,探索以会员制方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形成共建、共享的产业技术服务运营方式,满足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差异化、分散化需求。

三是进一步深化机制模式探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转化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布局,为当地快速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全方位服务县域产业创新发展;做好制造业技术中试和验证服务工作,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商品的转化;打造合伙制天使资金池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强大合力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来源:新华社

记者:马晓澄 陈雪莹

原报道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163410?d=134d9bc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