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架”上“货架”,广东力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来源 / 人民日报 记者 / 姜晓丹 王云娜
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记者走进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展台上的油液光谱仪器引人关注。
采访团调研现场。 曾俊荣摄“油液光谱仪属于精密仪器,用来做大型装备故障预警与诊断,此前依赖进口。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实现国产替代,价格也只有国外同等仪器的一半。”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室主任的张冠文,从2020年开始与佛山产研院合作,携手推动油液光谱仪的市场化。
“2020年,我们去调研看到样机,就觉得这项技术能转化,有市场。”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记得,当时他立即找到张冠文,商量如何让这项技术从“书架”走上“货架”,产生市场效益,两人一拍即合。
此前张冠文也有过转化尝试,但并不顺利。“研究人员懂技术,但不擅长工程化开发、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可靠性验证、生产环境测试、供应链控制等,做出来的产品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即使产品推向市场了,团队的管理、企业的运营等都是难题。”张冠文的顾虑在佛山产研院的帮助下一一解决。
不知道如何熟化产品,佛山产研院就依托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将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帮助创业团队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不懂做企业,产研院就派出以殷红军为首的懂科技、懂政策、懂经营管理的技术经纪人团队,为企业提供“伴随式”孵化服务,协助项目团队进行股权设计、遴选生产场地和公司运营管理等,推动团队落地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实现批量化生产,并获得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立项。
如今中科谛听生产的油液光谱仪已是第六代产品,张冠文凭此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决赛铜奖,企业也跻身行业头部,发展迅速。
中科谛听研制的油液光谱仪。 姜晓丹摄
张冠文的圆梦并非个例。作为广东省科学院在省内设立的首个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产研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由技术经理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一批市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在佛山落地集聚,目前已累计孵化中科谛听、中科云图、能芯半导体等111家科技企业。
“科研成果落地难、转化率低,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佛山产研院依托丰富的产业集群优势,沟通科研端到市场端,成效明显,是一种有益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表示,各地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创新探索,源源不断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作为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的省份,近些年,广东按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键”,在平台建设、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2023年,广东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超4400亿元、约占全国1/10,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不断提升。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把科技创新落在企业上、落在产业上、落在发展上。”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表示,未来,广东将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佛山:因地制宜 向“新”而行
来源 / 新华社 记者 / 李任滋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佛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5月17日,科研人员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工作。
5月17日,科研人员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工作。
佛山产研院:助力高新技术创新孵化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落地
来源 / 光明日报 记者 / 朱晓帆 王忠耀
张冠文,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室主任,从2000年开始就跟随国内第一代、第二代科学仪器专家致力于油液光谱分析仪的国产化替代。2014年,其团队研发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纳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但一直难以产业化落地。
2020年,在广东省科学院支持下,张冠文带领着团队在佛山成立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之路。
谛听,是《西游记》中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可以辨认世间万物。张冠文取其名并印在公司产品上,寓意国产的油液光谱仪能辨明好坏,实现精准检测。
中科谛听研发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分析,采用双向激发高重复率火花光源等技术,通过分析装备的润滑油、液压油等油液中所含金属磨损颗粒的成分和含量,对大型装备的早期故障进行预警与诊断。
放眼全球,科研成果落地难、转化率低是一道普遍性的世界难题。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直存在巨大的鸿沟。
中试与验证生产是实现“关键一跃”的必选项,也是科技成果变为生产力的“转化器”。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张冠文对此深有体会。早在2014年,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纳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并完成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但一直难以产业化,导致成果迟迟未能转化落地。
历经4年的摸索,第一代样机终于开发出来,但张冠文并不满意。“顶多是一个实验室装置,从产品的角度看,还有很多不完善。”
而就在张冠文苦恼和迷茫之时,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伸出援手,让他重拾希望。
佛山产研院是扎根禅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的平台代表。作为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建的科技创新孵化产业基地,该研究院致力于把国内外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引进到佛山落地,并投资孵化成长。
佛山产研院依托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帮助创业团队开展工程化开发、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可靠性验证、生产环境测试、供应链控制等环节,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佛山产研院通过“伴随式”孵化服务解决团队创业难的问题,协助项目团队进行股权设计、遴选生产场地和公司运营管理等。
今年1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广东,也在谋划强化产业中试能力支撑。
今年3月,由广东省科学院牵头建设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也落户禅城。平台系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主要开展精密仪器的ODM、OEM中试、精密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中试验证服务。
张冠文也是该平台的技术专家,他希望,帮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品化,完成“关键一跃”。
除了中试平台,佛山产研院的技术经纪人团队,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角色。
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介绍,针对佛山产业发展需求,该院会引入相应的科创团队,提供育成孵化、资本运营、科技增值等服务,并派出技术经纪人,开展“伴随式”孵化,给予股权投资、专业服务等支持,让科学家在当地扎根、茁壮成长。目前已成功孵化中科云图、中科谛听、能芯半导体等100多家科技企业。
今年1月,佛山产研院还发起成立了禅城区技术经纪人联盟。“在技术供需两张网之间穿针引线,希望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经纪人才。”殷红军说。
广东佛山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
来源 / 科技日报 记者 / 龙跃梅 都芃
5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东佛山市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
该平台3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营,主要开展精密仪器的ODM、OEM中试、精密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中试验证服务,解决精密仪器从实验室到商品化“死亡之谷”难题。平台建成后,提供从产品规划设计到工程化开发,到精密制造,到可靠性验证与应用示范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打造服务佛山市,乃至大湾区的精密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一站式服务窗口。
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支撑。佛山目前已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建有各类概念验证中心17家、小试中试平台86家,基本覆盖了高端装备、新型储能、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佛山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将大力发展中试产业,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
探访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5月17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走进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同设立的高新技术创新孵化产业基地,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健康四大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佛山转移转化,支撑佛山市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5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工作人员操作机器生产零件。陈楚红 摄
5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工作人员使用仪器测量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陈楚红 摄
5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组装油料光谱仪。陈楚红 摄
5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工作人员在组装土壤仪。陈楚红 摄
5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工作人员操作机器生产零件。陈楚红 摄
5月17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走进广东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陈楚红 摄
填平“死亡之谷” 广东佛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实效
来源 / 工人日报 记者 / 杨兆敏 郜亚章
5月17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走进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产研院”)。
“以前,我们的科研成果只能‘躺在’实验室里,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后,这台油料光谱仪已经逐渐打开国内外市场,广泛应用在航空、核电、石化等领域。”广东中科谛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树标告诉记者。
据了解,油料光谱仪是油液监测分析的有效手段,可直接进样检测润滑油、液压油、燃油等样品中磨损金属、污染物等的含量,进而判断大型装备磨损、密封等故障发生部位,就像给大型设备做“体检”,能实现故障预警。
“以前样品检测需要一天时间,而用我们研发的油料光谱仪1分钟就可以出结果。我们有这样的技术,而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商业化离不开中试验证平台的支持。”中科谛听总经理张冠文说。佛山产研院正是为企业家和科学家提供了衔接的渠道。
“科学家擅长做科学研究,但市场要考虑的是产品性能、价格、性价比、环境适应性等,如果两者不能很好衔接就会进入‘死亡之谷’,成果得不到转化。而中试平台补齐两者的‘缺陷’,填平‘死亡之谷’。”张冠文说。
“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能量激发出来,佛山产研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种模式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供给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让技术到产品的过程走得更加顺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说。
据了解,佛山产研院先后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企业。目前佛山产研院孵化培育的很多科技企业已经成为佛山乃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标杆企业。
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多家科研机构
来源 / 羊城晚报 记者 / 李钢 黄婷
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发展广东新质生产力。近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多家科研机构,记者了解到,建立良好的机制体制,加快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越来越多优质科研成果正在走向市场。
探索全链条创新模式
“通过实验室6年来的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科研成果产业转化体制机制,并以此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了一座通过的桥梁。”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据陈东敏介绍,实验室布局了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目前,实验室已经引进了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直接孵化了35家产业化公司。
在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产研院”),技术经纪人为技术和市场“牵线搭桥”,赋能一项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生产出产品的市场化之路。该院董事长肖仁俊表示,技术经纪人要帮助科创企业判断如何正确应对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方向,不仅要把他们“扶上马”,还要陪着他们“走一程”。
在佛山产研院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只需要输入设计图纸,就能对多种不同产品进行高精度的“柔性制造”。中试验证平台正在帮助更多的技术成果实现从样品到产品的跨越。
原报道链接(部分有节选):
1.人民日报:从“书架”上“货架”,广东力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429122/7259563
2.新华社:广东佛山:因地制宜 向“新”而行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018222?d=134d885&channel=weixin
3.光明日报:佛山产研院:助力高新技术创新孵化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落地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9eb030371424a179c8b19353f31b653
4.科技日报:广东佛山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5/304a8bf5eca2468393ab81f10cc3aa99.shtml
5.中国新闻网:探访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218487.shtml
6.工人日报:填平“死亡之谷” 广东佛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实效
https://web.app.workercn.cn/news.html?id=381028
7.羊城晚报: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多家科研机构
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59/52695844.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