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黎炜团队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吴小立通过总结近期关于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和肥胖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问题的病因学、预防和管理的最新观点和干预措施,并强调了肠道衍生的炎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相关综述文章发表于iMeta期刊。
肥胖症是精神分裂症临床管理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疾病预后。肠-脑轴功能的紊乱,特别是肠道衍生的炎症,与精神分裂症和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成为联系这两种疾病的潜在枢纽。
该综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为精神分裂症和肥胖症的病因学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生物学基础,两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途径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中肥胖的高发率有关。
首先,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影响糖/脂耐受、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炎症参与肥胖的发病过程,而类似的机制也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次,肠道菌群失调还能刺激循环中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其中一些促炎症细胞因子能够跨越血脑屏障诱发中枢炎症反应,如小胶质细胞增生,这与肥胖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神经基质改变密切相关。此外,肠道菌群还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循环中皮质醇水平升高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减少,这也与肥胖症和精神分裂症中的脑容量减小和认知功能减低有关。
谢黎炜表示,作为一种可调节的内环境因素,肠道菌群也将成为未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肥胖问题或改善其功能预后的新型治疗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imt2.99
记者:朱汉斌
原报道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6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