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媒体聚焦】“揭榜制”让“黑臭底泥修复颗粒”落地开花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2-05-06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河网密集,素有岭南水乡的美称,但由于20世纪末的环境破坏,致使河道发黑发臭,曾是困扰政府和居民的一大顽疾。近年随着黑臭水体整治行动的推进,城市水体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但底泥蓄积性污染问题仍然严重。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黑臭底泥修复技术通过了广东省首批揭榜制项目的验收,得到了工程实战和市场的验证,为广东省水体治理提供了一服良方。

  研究成果效果良好 却苦寻应用出口

  “我曾在珠江边生活,深刻体会到珠江河网黑臭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困扰。研究河道水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发底泥修复技术,是我们的目标和奋斗方向。”该技术研发团队的副研究员杨旭楠表示。

   

  杨旭楠开展底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研究

  这是杨旭楠从事水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的第13个年头。杨旭楠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即选择了河道底泥修复方向,开展底泥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转化机制研究。博士毕业后,他加入省科学院微生物所许玫英研究员团队,聚焦黑臭底泥修复技术研发。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围绕河道底泥微生物功能调控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底泥原位反硝化生物强化原理,明晰了黑臭水体自净能力恢复的关键过程,提出了“先泥后水”恢复水生态健康的策略,相关成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了学术同行的认可。

  广东省科学院鼓励科技人员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开展科研工作。杨旭楠在省科学院的良好氛围下,开始了底泥修复产品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其发明的“一种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的环保型硝酸钙缓释颗粒”,充分发挥原位微生物功能调控原理,通过缓释电子受体,激发修复对象的原生微生物的功能活性,加速底泥硫化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达到消除黑臭的效果,对比市场上常用的微生物菌剂,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稳定性和针对性,在小试和中试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当时缺乏产品生产和市场经营条件,杨旭楠虽对产品充满信心,却苦于为其寻找应用出口。

  “事实上我们的成果发表后有不少企业来寻求成果转化合作,但接触下来发现,有些企业往往过于追求利润,而我们的初衷却是以生态效益为先,沟通过程难免产生理念上的差异,所以与企业的交流几乎都停留于前期沟通。”杨旭楠说。

  成果将在北海仔流域黑臭水体发挥巨大作用

  揭榜制则解决了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难的问题,为科技成果转化打开了“新路子”。

  2018年广东省科技厅在国内首推揭榜制项目,为成果研发端和市场应用端牵线。揭榜制首先是一个对接平台,科技厅组织专家把关,筛选出有实际价值的成果,也筛选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企业与研究所精准对接,其次作为一个项目,企业在转化成果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监督,企业要获得项目的后补助奖励的前提是把项目做好,达到发榜方的要求,这样既保障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也实现了科研人员的初衷。

   

  揭榜制团队现场采集黑臭底泥样品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技术工程示范与推广应用”为题张榜,经过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揭榜成功,开始了黑臭底泥修复颗粒的应用转化之路。

  在揭榜制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在佛山市胜塘涌开展了工程示范,工程中使用省微生物研发的黑臭底泥修复颗粒能有效消除底泥合成,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作为清淤替代方案大幅降低工程成本,获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益。该产品和应用技术入选《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并作为核心技术之一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该技术在东莞市大窝洲涌和东泊涌通过了中试,获得业主的认可,将在北海仔流域黑臭水体治理中推广应用,逐步在水体治理市场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关报道链接

  羊城晚报2022年5月5日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8/#/newsDetail/0/40750508.html?isShare=true

  广州日报2022年4月22日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819489&site4=&columnID=0#/detail/1819489?site4&columnID=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