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4
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的广东省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1+1+9”工作部署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组织各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和团队,选派了38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动他们投身各地,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以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资源,推进科技成果落到实处
对接扶贫村需求,强化技术集成,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省科学院创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计划,通过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试点,组织了本院属生物工程所、动物所、土壤环境所、半导体所科研团队的科技特派员实施“特色水果种植”“中华蜂高效养殖”“村落水体生态修复”“高光效LED育苗”及“稻鱼共生养殖”等农业技术成果示范项目,取得理想成效。
据了解,南方很多村舍水塘的生活污水及部分农田地表径流,导致水质、水体氮磷含量超标较严重,其中部分村舍水塘水体黑臭,蚊蝇滋生,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人居环境。
为此,省科学院创新开展黑臭水塘综合治理与利用,组织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水土保持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心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从2018年10月开始,先后几十次进驻梅州市大埔县上黄砂村,开展了村落水体面源污染立体防控体系研究及示范,生态景观塘建好后,水体环境和周边环境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水塘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无需外源动力,运行成本低,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好评,现已成为他们日常娱乐的主要场所。
同时,省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突破百香果越冬技术瓶颈、创新藤本果树山地高效栽培技术并制定发布技术规程、为贵州省培育形成喀斯特山地高效特色藤本植物研究创新人才团队,积极参与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助推全面脱贫。
赋能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为解决农民村产业发展问题,省科学院因地制宜,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的走访,摸清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引导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据了解,广东省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而山区植物种类繁多,蜜源植物丰富,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也是广东省饲养的主要蜂种资源,广东省山区气候和零星蜜源植物等自然条件极为适应。同时,部分山区农户有在房前屋后养几群蜜蜂的习惯,即使病残体弱老人及妇孺,也可以在房前屋后就地饲养中蜂,为养蜂扶贫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提高农民收入工作中,省科学院以蕉岭、大铺、五华富硒功能植物为科技产业切入点,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多次考察研究,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围绕“富硒甘蔗的标准化种植”和“富硒功能肥的开发和应用”两大板块,用科技提升产业发展。
目前,省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为梅州地区19个贫困村的科技扶贫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指导,引进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富硒作物甘蔗品种,初步建立了1个富硒甘蔗绿色高效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其中,2018年在梅州市蕉岭县孵化一家富硒功能红糖加工企业,其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同时增加500个劳动就业岗位,通过农业科技大大提升产品价值,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采取“研究所技术(村集体)+公司+专业社+农户”模式,向贫困户免费发放种苗、指导种植、帮助销售,示范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多方受益。例如,根据上黄砂村实际,落地实施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在省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带动下,复垦高速公路施工迹地并建设百香果数字果园16亩,发展中华蜂高效养殖1200群,建设光照育种蔬菜大棚4亩,引进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等,上述项目累计为村集体年均增收超过50万元,已带动30多户贫困户增收。
规划引领,构筑美丽乡村
在编制乡村发展规划中,省科学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组织院内农村科技特派员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微改造,开展建设串珠成链的科普文化场所,加速打造科技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悉,省科学院组织院属广州地理所专业技术团队编制乡村发展规划,结合县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进车上片区“桃花岛”建设,联手打造西河镇“十村联动”漳溪河岸林果景观带。
同时,省科学院坚持生态宜居,组织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水土保持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心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前往基层处理污染的水塘、引导养殖鱼虾、修筑廊道、修缮配套村卫生站和养老服务站,改造垃圾池优化垃圾收集清运等,让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提升。
科技加特,激发内生动力
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省科学院设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技术培训科普下乡等活动。在梅州成立首家农村科技特派员村级工作站,省科学院组织了多个省市级科研单位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提供包括化肥农药施用、蜜柚种植、食用菌栽培、富硒作物开发、乡村建设、蜜蜂养殖、龟类养殖、大棚蔬菜育苗等多项农技咨询、培训指导服务,还组织党员博士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大埔县上黄砂等数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振兴与发展规划调研,以科学规划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
据了解,省科学院开展“科研团队+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科研成果推广模式,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种植、植保等栽培技术培训并提供技术咨询。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和农户及时将问题或其它信息反馈到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和必要的技术调整,服务生产,真正形成三方互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同时,省科学院与梅州当地政府合作成立了广东省科学院富硒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科技特派员服务、投资、培训、孵化、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创业服务技术源头供给,共推当地产业升级,实现合作共赢。
未来,省科学院的农村科技特派员是“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共筑乡村振兴中国梦。
【统筹】胡胜春 喻淑琴
【记者】温志勇
【通讯员】林俊超 张雄智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