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2021-01-10
记者 马晓澄、洪泽华
科幻大片里,搭载着多种挂载设备的无人机游走在大街小巷,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大显神通。如今,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周成虎团队正将这样的场景逐步变为现实。
近年来,无人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行业进行信息采集,但整个飞行过程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且采集到的数据也需要人工处理才能真正使用。“什么时候无人机能真正实现‘无人’化呢?”周成虎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研究,好奇心和需求驱使着他牵头成立了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对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制作理想中的“无人机遥感系统”。
中科云图开发的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受访者供图。
周成虎和团队几经波折,反复对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升级优化,为其添加各种挂载与飞控程序以应对不同行业的需求。“有时候写的程序会卡死,怎么找都找不到错误,那时候恨不得把键盘砸掉。”他说,“后来我就盯着屏幕发呆,突然发现了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无人机遥感系统在湖南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完成了无人化的自动巡检作业,而当团队庆祝胜利时,好奇心又驱使周成虎开始考虑无人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组网运行。
从事低空无人机遥感与地理空间智能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的中科云图,已入选“2020发现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公司总经理潘屹峰介绍说,中科云图正在佛山市进行无人机组网试点,预计2021年6月将在佛山市丹灶镇全面投入运营。
组成网络后,无人机群将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望成为加快应急响应速度、提高响应效率的“天空之眼”。据周成虎介绍,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城市里的无人机能够在半小时之内、稍远地区能够在一小时之内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集现场信息实现快速处置。
“科学家有两种驱动力,一是对自然的好奇心的探索,二是社会发展与生产实际的需求。”周成虎说,“搞研究的人不光要解决眼下迫切的实际问题,也要思考未来五到十年整个领域和行业的变化,多往前走一点。”
在他看来,为了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普通人,科学家需要和业界合作。“科学家负责科研和技术开发,而将技术工程化,再把工程产品商品化,就要开展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周成虎院士。洪泽华摄。
同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模式和转化的速度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周成虎正在带领团队努力探索,提出了一种“科学-技术-工程-产品”有机融合发展的“STEP”模式,希望构建出一套符合科学规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科学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广东省科学院在省内多地布局了技术育成孵化载体,并配备了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团队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周成虎的项目落地在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佛山完备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广东省科学院为院士创业项目打通了从科研到产品化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周成虎仍在致力于一线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每天早上4点半起来工作,晚上11点方能休息。“我不是天才,不多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他说,“科研没有顶峰,我们永远在爬坡。对我来说,做科研和创业都要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做到尽善尽美。”
原文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683138?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