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广州地理所在碳排放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16-09-23

近期,广州地理研究所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张虹鸥研究团队在碳排放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国际能源研究领域一区期刊《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6.798)和国内顶级学术刊物《地理学报》、《生态学报》上。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院专项及广州地理所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基金的资助下,团队研究人员王长建博士等以国家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的新疆为例,在指数分解分析(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的研究框架下,通过对经典的IPAT模型和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和优化,突破了以往研究未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政策措施等局限性,借助多变量、多时段、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视角,揭示了隐藏在区域差异中的多要素碳排放影响机理;同时在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的研究框架下,通过构建与扩展“能源-经济-碳排放”混合型投入产出分析(Hybrid Input-output Analysis)模型,运用“产业-经济”关联和“产业-碳排放”关联的研究视角,揭示了我国省域间贸易导致的“隐含碳”转移现象及其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 

相关论文分别题为“Examini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nergy 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using the extended STIRPAT model based on IPAT identity in Xinjiang”、“基于IO-SDA模型的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国际环境保护的谈判焦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碳排放问题被持续广泛地关注。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揭示其作用机理,为有效制定区域减排措施提供理论实证支撑与政策参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