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胁迫梯度上多维度生物多样性(物种、功能、谱系)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及背后的物种共存机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分界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着许多以南岭为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的特有动植物种类,被评价为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与特丰产地。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原生林植被砍伐,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低海拔区域人为干扰活动加剧的大背景下,该区域的生物群落表现出较强的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因此,完整海拔垂直带上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多样性格局与变化趋势,而且可以为生物群落的演替恢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张强副研究员和邹发生研究员等基于南岭生态综合试验站多年来的监测数据的研究结果,以近年来在南岭山地调查的鸟类群落监测数据为基础,收集20种涉及鸟类形态、觅食、繁殖特征的功能性状数据,同时结合谱系进化、环境变量分析,阐述鸟类群落及社会组织上的生态位间隔与分化差异。结果表明:南岭繁殖鸟类群落沿海拔升高呈现物种丰富度增加、与物种随海拔梯度呈驼峰变化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而功能和谱系多样性显著降低。研究还揭示:高海拔受强烈生境过滤影响,导致分布有为数众多、亲缘关系较近,且特有的莺科及画眉科鸟类(多繁殖于1000m以上);鸟类扩散能力、海拔范围以及繁殖窝卵数对鸟类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特别注意高海拔特有种类,并维持区内完整的气候与生物垂直带谱自然景观。
11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Trait‐mediated filtering drives contrasting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across montane bird assemblages》,发表在国际生物地理学会刊《Journal of Biogeography》上。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南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专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的支持。
图例:南岭海拔梯度上鸟类物种与功能多样性的特有相反格局符合“环境过滤假说”
(省生物资源所 张强/供稿)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bi.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