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吴清平代表:加快大湾区微生物学科布局,抢占国际创新高地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19-03-13

近日,吴清平院士接受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就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学科布局,抢占国际创新高地,打造中国微生物菌种基因与生物安全的大科学装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全文转载如下:

 

南方网讯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申晨 李润芳 何雅柔 王泽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早在去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就建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创新中心,得到了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今年是吴清平代表履职的第二年,在全国两会期间,一直潜心研究微生物学科研究发展工作中的他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国两会全媒体访谈室,围绕微生物学科的科研发展和产业建设,带来了不少真知灼见。

 

  谈微生物:大湾区打造微生物高水平科技平台优势明显

  记者:您去年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提出的最终愿景是什么?目前得到了什么样的支持?

  吴清平:地球上的微生物超过一千万种,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工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制药等息息相关,它能分解利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物质,既是分解者,也是合成者,功能强大。大湾区地处亚热带,高温潮湿,是微生物的天然宝库,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利弊同时存在,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趋利避害,对于高效利用微生物具有非常有利的一面,同时对于防控微生物的危害都十分重要。

  这个建议去年得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的支持,现在我们正在做具体的实施方案。广东省科学院利用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的经费,给予了前期的有力支持,目前建设已经在进行之中。

 

  谈紧迫性:加快大湾区微生物学科布局,抢占国际创新高地

  记者: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是有一定的紧迫性,您认为这个紧迫性表现在哪里?

  吴清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来说非常紧迫。我们在生物技术领域里与微生物相关的动物、植物这两个品种比较而言,动植物现有的主要品种被国外控制了80%。而微生物的研究与国际上的研究水平相差不算太远,我们现在奋起直追的话,我们国家在微生物领域有可能抢占国际高地。

  微生物跟国民经济的建设密切相关,最近几年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微生物大数据作为各国国力竞争的一个新战场,并予以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国家能够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我们就有可能抢占这个国际高地。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生物信息技术,未来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实现人机一体化将给生物技术带来颠覆性创新。

 

  谈新提案:打造中国微生物菌种基因与生物安全的大科学装置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是去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请问吴代表今年带来了什么议案和建议?

  吴清平:今年我的建议就是要打造中国微生物菌种基因与生物安全的大科学装置。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准备扩展到100万株微生物。这100万株微生物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菌种保藏量的1/3

  在这个大科学装置里,我们会在原来5个平台的基础上再增加生物安全实验室,使我们的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芯片、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仪器研制、包括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等应用微生物领域进行研究,而且对于烈性致病微生物的研究,特别是对粤港澳地区防控烈性传染病和其他微生物的危害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谈科技创新:建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记者:现如今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空前激发,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吴清平:要做高水平的成果转化,第一,关键要有高水平的基础研究跟应用基础研究,只有高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跟基础研究做好了,才有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只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才能做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第二,一定要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的竞争力真真正正地激发出来。比如这次在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的探索跟试点,将来肯定要大力推广。由此可以极大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节约他们在填写报表等方面的时间,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未来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吴清平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国两会全媒体访谈室